技術基礎美國發明家Daniel McFarlan Moore 以蓋斯勒管 (Geissler tube)及其他早期發明為藍本,發明了摩爾燈(Moore Lamp) 1。摩爾燈是霓虹燈及日光燈的始祖。這種注滿氮或二氧化碳的真空玻璃管,一旦注入電流,內裡的氣體便會產生化學作用而發出白光。 2
技術基礎美國發明家Daniel McFarlan Moore 以蓋斯勒管 (Geissler tube)及其他早期發明為藍本,發明了摩爾燈(Moore Lamp) 1。摩爾燈是霓虹燈及日光燈的始祖。這種注滿氮或二氧化碳的真空玻璃管,一旦注入電流,內裡的氣體便會產生化學作用而發出白光。 2
英國化學家、後來的諾貝爾獎得獎者William Ramsay在其倫敦的實驗室發現氖氣可產生「赤紅的光芒」。(Ramsay也發現了其他貴氣體──氬、氦、氪和氙,而這些氣體日後亦被應用於霓虹燈製作。)可是Ramsay只以科學的角度研究這些氣體,並無任何商業目的。十年多後,才有人將其科學原理應用到霓虹燈製作。3
摩爾光管 (Moore tube)首次應用於商業層面,為美國新澤西州紐華克市的一間五金店舖所用。但摩爾光管價格昂貴,阻礙其普及。4
Georges Claude:
霓虹始祖
i
法國化學家及工程師 Georges Claude 把貴氣體(包括氖氣)注入玻璃管,製作了第一盞霓虹燈。
在巴黎車展中,由 Claude 所製作的霓虹燈照亮了巴黎大皇宮的某條廊柱,因而受到不少注目。5
Claude 的助手 Jacques Fonseque 察覺到霓虹燈在廣告應用上的潛力,因而開始把霓虹光管屈曲成各種字母及符號。Claude 的首個商業霓虹招牌於同年豎立在巴黎蒙馬特大道的一家理髮店門外,寫著「PALAIS COIFFEUR」。
港英政府制定《宣傳品規定條例》以規管宣傳式廣告。「任何會破壞任何的天然美麗風景或損害性地影響任何地區的宜人之處的宣傳品」均屬違法。
Claude 開始在海外推廣霓虹光管,並在匹茲堡的美國照明學會會議上作公開發表。6
Claude 的霓虹技術成功向美國專利局取得專利權 7 ,開闢了美國廣告招牌行業的新時代。
港英政府在宣傳品附例中,把「霓虹燈招牌」定義為『任何注入氖、氬、氦或其他惰性氣體的玻璃管的組合,該組合在遭受電壓時會發出亮光,不論其形式為字母、文字、模型、圖案、界線或輪廓,並是以吸引公眾注意其所依附的任何建築物或地方為目的者(不論是依附在建築物或地方之內或之上)』。此外,此附例也為設置霓虹招牌訂立了指引。
Claude 的霓虹招牌初次踏足美國。洛杉磯一家汽車交易商懸掛了兩個名為「PACKARD」的汽車招牌。9
Claude 創建霓虹王國 Claude 幾乎壟斷了霓虹招牌的技術和生產,而他更進一步在美國紐約成立了「克勞德霓虹公司」(Claude Neon Light Inc.)以擴大版圖。其後他將特許經營權賣到芝加哥、洛杉磯、三藩市、底特律、匹茲堡、波士頓、卡薩布蘭卡及上海。10
在紐約,因大量霓虹製作公司如彩虹燈光公司(Rainbow Lights Inc.)等的出現,挑戰到 CLAUDE 的專利權及市場領導地位,引發起一場名為「霓虹戰爭」的市場爭奪戰。11
中國首個霓虹招牌出現在上海南京東路的伊文思圖書公司,是一個為皇家牌打字機宣傳的櫥窗廣告。
中國首個本土製造的霓虹招牌,是為上海中央大旅社所設的雙語招牌,並由上海遠東化學製造廠所製造。13
ii
由 Fritz Lang 所執導的德國經典電影《Metropolis》,運用了霓虹燈光效果,投射出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克勞德霓虹報訊》(Claude Neon News)在美國出版。內容除宣揚 Claude 的輝煌業績外,更同時藉此警誡任何意圖侵犯其專利權的人仕及團體。 12
在中國及香港的增長 中國首次製造了適用於霓虹管的電源變壓器,唯其餘大部分製造霓虹管的原料仍由外國入口。18
此後十年,上海的霓虹工業蓬勃起來,並擴展到全國及沿海城市。
香港首間霓虹工廠 克勞德霓虹公司在香港設廠以應付日益上升的需求。在此之前,香港大部分的霓虹招牌均在上海製造。19
後來創辦了索尼公司的井深大,在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走馬式霓虹燈」。巴黎世界博覽會是個具國際規模的科學博覽。井深大的成品造出動感、閃爍的效果,獲得博覽會中最高的榮譽。15
捷克藝術家 Zdenek Pesanek 於 1936 年創作了一件名為 Fontána lázeňství ﹙礦泉﹚的雕塑,並於 1937 年巴黎國際展覽會的捷克館裡展出。以玻璃纖維製作的人體雕塑被霓虹光管貫穿全身,充分回應了「現代生活中的藝術與科技」這展覽主題。 16
霓虹光管在納粹主義政治宣傳的角色 在上述的巴黎國際展覽會上,德國館即擺放了以霓虹製作的納粹黨徽,以展示其黨力及科技的發達。在柏林,納粹派報紙《褐報》(Die Braune Post) 總部也設有大型霓虹招牌。不過隨著1940年納粹政府實施的燈火管制,以防範德國各城市受到盟軍空襲,此招牌也因而被拆毀。17
香港中環德輔道一個招牌起火,令霓虹招牌安全問題受到關注。翌年,政府立例規定,颱風時禁止使用霓虹招牌。20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華,中國的霓虹工業陷入低潮。多所霓虹工廠相應倒閉,中國官方亦實施了燈火管制,以防範敵軍夜間空襲,進一步打擊霓虹工業。
為防範受到德國炸彈襲擊,美國下令東岸所有沿岸城市(包括紐約)實施燈火管制。時代廣場的夜燈一律熄滅。21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在社會及科技上展開了新的一頁。霓虹招牌相對地顯得過時。反觀霓虹招牌在香港卻越來越受到重視。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在社會及科技上展開了新的一頁。霓虹招牌相對地顯得過時。反觀霓虹招牌在香港卻越來越受到重視。
流行文化中的霓虹
三十年代的政局動盪,逆轉了荷里活電影中的霓虹意象,使其從正面形象漸轉陰暗。電影如 H. Bruce Humberstone 執導的《醒時尖叫》(1941)、Frank Capra 的《美好人生》(1946)﹔小說如 Nelson Algren 的《The Neon Wilderness》(1947),都藉霓虹燈光投射出暴力、罪案和淪落的意象。23
iii
香港因二次世界大戰日佔時期損壞的電力設施未能及時修復,故此所有室外的霓虹招牌均暫停使用,以減省耗電。24
意大利藝術家 Lucio Fontana 在米蘭的納維格里畫廊展出一件創新的裝置作品 –《漆黑的環境》(Ambiente Spaziale a Luce Nera)。漆黑的空間中,懸掛了一線蟲型的霓虹光管,營造出一個疑幻疑真的空間。22
香港總督會同行政局向市政局提交建議,提出為霓虹招牌設立發牌制度(每年收費為:首 20 平方尺$100,以後每 10 平方尺$100),以增加庫房收入。然而,由於在技術上難以實施,加上業界反對,此建議在 1950 年被撤回。
iv
vi
戰後的日本經濟繁榮,全國霓虹業組織聯會(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Local Neon Sign Associations)成立,為霓虹工業進行研究及調查,制訂安全指引,並培訓專業人才。27
國共內戰後,中國共產黨執政初期,國內霓虹行業停滯不前。直到中國本土首次生產了氬氣和氖氣後,霓虹工業發展才有所突破。 30
在香港,霓虹招牌徵稅方案再被提出,建議每年每招牌一律徵收$100。市政事務署署長在 1954 年把此建議擱置。
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龜倉雄策為東京企業百萬文字棉料公司(Milliontext Wool Cloth)設計走馬式霓虹招牌,吸引其他平面設計師相繼投入霓虹招牌設計。
霓虹招牌出現在曹聚仁的小說《酒店》(1954)。「人生如逆旅,這時候,倒只有酒店是她的安身之所。她沿著彌敦道向南行進,M 酒店的霓虹招牌在那兒向她招手。」小說中,彌敦道的酒店霓虹招牌閃閃生輝,吸引著一班無家可歸的難民。 31
Richard Quine 導演的《蘇絲黃的世界》給灣仔塑造了紅燈區的形象。期後在 1970 年代,更有夜總會以蘇絲黃命名,且成了區內地標。
ix
Dan Flavin 運用日光燈創作的裝置作品《Diagonal of Personal Ecstasy (the Diagonal of May 25, 1963, to Constantin Brancusi) 》,惹起紐約藝術界爭論其作品是否該歸納為藝術。 45
x
幾層高的大型霓虹招牌如:「龍鳳大茶樓」、「新雅大茶樓」、「瓊華大酒樓」等,刻畫了香港彌敦道的霓虹景觀。
美國國家電子招牌協會(the National Electric Sign Association, NESA)在紐約推行了一系列「拆除舊招牌」行動,將陳舊及過時的招牌拆卸。 34
美國藝術家 Bruce Nauman 創作了《真正藝術家是透過揭示隱秘真理來改善世界的》(The True Artist Helps the World by Revealing Mystic Truths),將節錄的詩句以霓虹字體呈現。35
與香港其他行業一樣,霓虹工業因暴亂和社會動盪而陷入低潮。36
昔日著名的紐約艾迪玻璃及霓虹學院(Egani)營運 41 年後倒閉。
xi
Rudi Stern 在紐約創辦了具影響性的藝廊「讓霓虹發亮」(Let There Be Neon),以藝術的層面推廣霓虹招牌的。37
中東石油制裁期間,全日本霓虹招牌協會(All Japan Neon Sign Association)參與日本國內省電行動,並將霓虹塑造為省電的廣告媒介。38
中東石油制裁引發全球能源短缺。為了省電,香港石油政策委員會建議霓虹招牌持有人縮短招牌照亮時間。39
xiii
藝術家 Lili Lakich 在洛杉磯成立「霓虹藝術博物館」,彰顯霓虹藝術及霓虹的工藝技術。
xiv
在電影《痴心的你》(1986)中,導演高志森以樓頂的巨型霓虹招牌作親熱情節的背景,以紅色的霓虹招牌作為城市的舞台燈光和佈景,打造出野性的慾望。
王家衛執導的《 旺角卡門》利用霓虹燈來營造罪惡氣氛
內地經濟發展進入全盛時期。中國照明學會召開首屆全國霓虹燈科術研討會,同時成立了全國性的霓虹燈學術組織,以推動霓虹工業發展。 40
xvii
王家衛導演的《墮落天使》上映,以霓虹燈作為營造氣氛的主要視覺元素。
xv
「霓虹博物館」在拉斯維加斯成立,旨在保留、研究及展覽拉斯維加斯具標誌性的霓虹招牌。著名的「霓虹墓園」(Neon Boneyard)是其中一個展覽場地。
在東京,專業霓虹招牌工程師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Qualified Neon Sign Engineers)在六月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以紀念協會成立三十周年。當中包括一場關上銀座區所有店舖的霓虹招牌的十五分鐘匯演。
xviii
百事可樂把其中一座位於紐約市東河的工廠賣給了發展商。自1936 年起,工廠頂部就一直放置著「PEPSI」的巨型霓虹招牌。發展商認為此招牌具有宣傳價值,故決定保留舊工廠部分位置,讓招牌可在將來重新裝上。
法國環保組織 Le Clan du Neon 反對使用發光招牌。他們的口號為「為了城市的光明,反對使用霓虹招牌」。其中一項反對運動,就是讓成員秘密關掉發光招牌,以節省電力。 41
xix
位於佐敦道和彌敦道交界,屹立已數十載的香港經典霓虹招牌「裕華」,在毫無先兆下被拆除。
香港政府收到不少戶外招牌的意外報告,令公共安全問題開始受到關注。屋宇署自始每年拆卸約 3000 個違例招牌。 42 單在 2009 年間,就有 5000 多個招牌被拆除。 43
光污染問題越受關注,環保局在公眾壓力影響下,制訂《戶外燈光裝置業界良好作業指引》,提出各種減低光線排放的方法以供業界參考。
xx
九月,香港實施「違例招牌檢核計劃」,開始拆除超出尺寸規限的「吊燈式」招牌,加快霓虹招牌的衰亡。
同年十月,招牌的安全問題再次受到注目。彌敦道一個霓虹招牌在半空搖搖欲墜,街道被逼封鎖數小時以拆除此招牌。據屋宇署估計,市內的 120,000 招牌中,大部分均屬違例招牌。
一幢住宅於紐約東河堤岸 (百事可樂廠的舊址) 落成。樓宇由著名的 ARQ 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其理念是突顯 1936 年百事可樂的標誌性霓虹招牌。原本設置在工廠舊址招牌現被重新裝置。